《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读后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面临着“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新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上海的中等职业教育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上海经济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日,我有幸读了姜大源先生所著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一书,作为一名工作在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收益非浅。我深知职业教育既承载着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又承载着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长的重任。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现代社会对知识,特别是对应用性知识内涵的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即社会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与原理)的问题;二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这并非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准确定位,将有利于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加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
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为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經濟學與法律的讀後感
下一篇: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论经济学方法读后感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论经济学方法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读后感 信息经济学读后感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