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中国汽车
发动机电子产业研究报告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版权声明:该报告的所有图片,表格以及文字内容的版权归北京水清木华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其中,部分图表在标注有其他方面数据来源的情况下,版权归属原数据所有公司.水清木华研究中心获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市场调查,公开资料和第三方购买,如果有涉及版权纠纷问题,请及时联络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序号
6301
报告名称
2005-2006年中国汽车发动机电子产业研究报告
字数
4.3 万
图表数量
94
报告页数
97
更新时间
06年07月
语种
中文
电子版价格(RMB)
7000
纸质版价格(RMB)
6500
报告摘要
2005年已接近尾声.与去年的低迷相比,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有了平稳的回升,由爆发式增长转向平稳发展阶段已成定局.上半年以6月份创造出的29.68万辆月销量历史新高为节点,国内乘用车市场最终延伸出了稳定上升的销量曲线,尤其是中级以下轿车出现全面增长,说明了消费者正在逐步成熟.2005年前10个月共累计销售轿车2256511辆,同比累计增长了25.05%.轿车市场走出了2004年低迷的态势,迎来了较高的增长态势.随着年底销售高峰的到来,各乘用车厂家销量纷纷上翘,11月份环比增幅普遍在10%以上,成为今年6月,9月之后的第三个销售高峰,这种增长已经超越年初的预期.与去年下半年车市一路下滑相反,今年下半年以来车市回暖势头逐渐确立,而这正是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所需要的.
随着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消费者也把购车参考的重点逐渐从车价转移到汽车性能,技术及安全性方面,而这方面核心恰恰是汽车电子的体现,再加上新的汽车政策的出台,国家也开始重视汽车电子尤其是发动机电子的自我开发.
汽车电子与普通电子产品相比,应用环境不一样,对温度,气候等的适应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不同的汽车厂商对定制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汽车电子制造商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投入,中国大陆汽车电子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汽车电子市场进一步扩大.
另外,汽车电子产品还面临着系统开发周期长,产品寿命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普通消费类产品的开发周期为3个月,产品寿命为6个月.但是,汽车的开发周期会长达3年,而产品的寿命则长达10年.因此,汽车电子很难跟上信息产业技术革新步伐.
目前国内上千家汽车电子企业基本上都集中于汽车音响,车载电话,车载导航产品等技术含量相对低端的领域,真正检验汽车电子核心力量的发动机电子和底盘电子几乎100%由国外厂商或者合资企业垄断.
尽管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由国外厂商掌握,但由于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配套措施的到位,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内厂商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仍然拥有巨大的机遇,大有可为.
随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新政策包括:鼓励自主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汽车行业要发展制造业而不是组装业;体现民族资本利益,坚持中外合资整车企业中方所占股比不低于50%的原则.无疑,这对自主发展中国大陆汽车业和汽车发动机电子来说是一种激励.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企业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与提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信在2-3年后,会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国产汽车配套,形成一定规模.
如果能使用国内自主开发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会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目前国内自主开发能够满足相当于欧Ⅱ排放标准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电控发动机的开发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是同步进行的,开发自主品牌的电控发动机,需要掌握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国内实现产业化是迟早的事,所以本报告认为:在这个市场,谁动手的早,谁走在前头,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十五"期间电喷系统需求表
整车
类型
每年配套量(万辆)
"十五"合计
分类
2000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