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50 >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7年第2期(总第46期) 2008年4...
  •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7年第2期(总第46期) 2008年4...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4-1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7年第2期(总第46期) 2008年4月8日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而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互动、共赢,更是文化的多元交织、融合.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民族精神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已成为大势所趋.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成为国际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3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的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增进融合,尊重文化间的差异,减少各种形式的排斥,理解其他个体与其他国家,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实现跨文化教育,构建跨文化教育的基本范式,以此培养学生强烈的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培植世界公民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是今天这个时代,以及我们这个开放城市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全球化时代的新使命.
    一、目标建构:从一元走向多元
    由于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交往的跨国流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地理、历史、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毋庸置疑,多元化时代,必然带来教育目标建构多元化视角的形成.
    1、从培养高分学生到培育"完整的人"
    一直以来,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根本上还是建立在以考试为指挥棒,以应试能力为中心的基础上,一元化的目标模式一统天下.跨文化教育则将视野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延伸到不同的国家、民族,延伸至整个世界,这就从根本上开始动摇我们曾经固有的一些观念和行为.
    我们关注这样的现实:
    (1)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力开始受到挑战,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绕过高考,走进国外大学深造.
    (2)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国外大学在选择学生时,更看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社会阅历、综合实践成果等.
    (3)世界各民族文化既丰富多彩又存在着各种差异,需要开阔的文化视野,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宽容与接纳的意识,参与民主决策的社会与政治的能力,以及在多元文化碰撞与冲突的局面下能够敏锐把握文化动向、调整自身观念与行为的跨文化适应力与发展力,等等.
    (4)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走进我们的校门,他们带来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去甚远的异域文化,十分鲜明的个体意识挑战集体意识.
    这些根本性的改变,逼着我们必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目标重构,以跨文化教育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育人目标.
    我们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从学生未来生存、未来就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在学业目标之外,我们还增加了以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的主义,树立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
    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
    培养学生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等.
    概括起来,我们的跨文化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气质高雅、能力综合,具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国际公民.
    2、从文化对立走向文化交融
    全球化时代已经打破了各种文化之间重重叠叠的樊篱,区域间不同文化的认同、融合为教育目标的跨文化建构奠定了基础.一般而言,基于东方文化的教育更注重集体化的个体合作,每个个体却缺乏个性;而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传统,容易导致片面的竞争与个人主义倾向,是一种缺乏合作的强化了的个性.这两种文化下的教育都不利于培养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个体.在东西文化碰撞进而交融的过程中,人们已日益认识到个性张扬与团队协作相结合
    苏州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办 2007年第2期(总第46期) 2008年4月8日 第二版
    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实施跨文化教育,可以使两种文化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培育"完整的人".
    在跨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并树立世界公民意识,使学生具有国际责任感与国际意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让学生的发展建立在本民族的根基之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着中国的灵魂、中国的情怀.
    因此,在我们学校时时处处可以看到英文标语、国外风光,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成了校园独特的风景,连国外的一些文化礼仪也都会在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一点点地表现出来.但是与此同时,在苏外校园里你又能看到苏州园林式的艺术长廊和活动室场,各种带有极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设施、活动在这里被更多地强调出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意识和环境下,培养着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跨文化人才.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开学第一课2011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幸福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  开学第一课视频观后感  201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1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