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课程教案
机电工程 学院 机自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工程图学(一)
授课教师 张 淼
教 材 画法几何,机械制图
授课班级 07机械本四
授课时间 第6周至第19周
授课地点 6-B204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课程类别
总 学 时 64 学时
其中:双 语 教 学 学时
多媒体教学 64 学时
实 验 学时
考试: √
考查:
必修课: √
限选课:
任选课: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绪论,绘图工具的使用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8日(第6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3,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
教
学
内
容
1,工程图样概述;
2,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3,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4,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5,绘图工具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从第一堂课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
1,曲线板的使用;
教
学
后
继
1,让学生准备好所需要的绘图工具
2,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借图板和丁字尺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10日(第6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图纸幅面国家制图标准规定;
2,掌握绘图比例使用国家制图标准规定;
3,了解图样中字体的使用规定;
4,掌握图样中图线的线性种类及其使用规定.
教
学
内
容
1,图纸幅面及格式
(1)图纸幅面尺寸
(2)图框格式
(3)标题栏的方位与格式
2,比例
3,字体
(1)字体的一般要求
(2)字体的具体规定
4,图线
(1)图线的要求
(2)各种图线的名称,线型,线宽和用途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让学生掌握制图标准中图幅,图线,字体,比例等的国家规定要求.
难点:
1,标题栏的填写;
2,比例的定义及其使用;
3,图线的应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1-2,1-3(1)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绘图课——基础训练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15日(第7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熟悉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
2,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
3,训练图线的绘制方法;
4,训练学生工程绘图的基本素质.
教
学
内
容
课堂练习习题集P7—图线作图
作业要求:
1,作图准确,图面布置匀称;
2,先作底稿图,校核无误后,按规定线宽图线加深,粗线b=0.7mm;
3,汉字书写,按规定字号工程字体要求书写,尺寸标注应按制图标准要求注写.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训练学生的综合布图,以及制图标准中图线,字体,比例等的规定要求.
难点:
从第一次绘图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绘图习惯.
教
学
后
继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尺寸注法,正多边形画法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17日(第7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了解尺寸的组成;
2,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3,掌握正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教
学
内
容
1,尺寸注法
(1)基本规则;
(2)标注尺寸的基本要素;
(3)尺寸的基本注法;
(4)尺寸标注改错.
2,正多边形绘制
(1)正五边形的绘制;
(2)正六边形的绘制;
(3)正n边形的画法.
3,课堂练习
P4:1-2,1-3
P5:1-4(3)(4)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尺寸的基本注法;
2,正六边形的画法.
难点:
1,角度尺寸的标注;
2,尺寸文字的方向;
3,对称形状的尺寸标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1-3(2)(3),1-4(2)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22日(第8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及其标注;
2,掌握各种圆弧的连接画法;
3,了解椭圆画法;
4,了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类.
教
学
内
容
1,斜度与锥度
(1)斜度的画法与标注;
(2)锥度的画法与标注;
2,圆弧连接
(1)圆弧连接概述;
(2)圆弧连接的基本原理;
(3)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3,椭圆画法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尺寸基准
(2)尺寸的分类及其作用
5,课堂练习
P5:1-4(1)(2)
P6:1-5(1)(2)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圆弧连接画法
2,平面图形尺寸分类
难点:
斜度和锥度的标注;
圆弧连接中切点和圆心位置的确定;
对于平面图形中定位尺寸的理解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图:
1-4(1),1-5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绘图训练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24日(第8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平面图形的构成;
2,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图步骤;
3,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以平面图形绘制为平台强化训练学生工程绘图的基本能力;
教
学
内
容
1,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1)已知线段
(2)中间线段
(3)连接线段
2,平面图形绘图步骤
(1)画基准线和定位线;
(2)画已知线段;
(3)画中间线段;
(4)画连接线段;
3,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4,课堂绘图训练
2-1(5)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与难点:
平面图形里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的分析及绘图步骤.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1-6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投影的基本知识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0月29日(第9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法的分类;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了解投影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教
学
内
容
1,画法几何概述
(1)画法几何的研究对象
(2)画法几何的学习方法
2,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1)投影法的概述
(2)投影法分类
A,中心投影法
B,平行投影法
(3)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A,全等性
B,积聚性
C,类似性
3,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概述
(1)多面正投影图
A,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
B,三视图的形成
C,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D,三视图的绘制
(2)轴测图
A,多面正投影图与轴测图的比较
B,中心投影应用
C,斜投影应用
D,正投影应用
E,多面正投影应用
4,课堂练习
P25:6-1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正投影的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难点:
1,三视图绘制中的"三等关系";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27:6-3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点的投影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5日(第10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教
学
内
容
1,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1)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2)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1)术语及规定;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和坐标的关系;
3,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点在投影面上;
(2)点在投影轴上;
4,两点的相对位置;
重影点;
课堂练习
P12:2-1,2-3,2-4,2-5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点的投影规律;
难点:
1,两点的相对位置;
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1:2-1,2-2,2-3,2-4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直线的投影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7日(第10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掌握直线的投影及其投影特性;
掌握一般位置直线求实长的直角三角形方则.
教
学
内
容
1,直线的投影
(1)直线投影的确定
(2)直线的投影特性
2,特殊位置的直线
(1)投影面平行线
(2)投影面垂直线
(3)从属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
(4)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夹角
(1)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水平投影面的夹角角
(2)求直线的实长及对正面投影面的夹角角
(3)求直线的实长及对侧面投影面的夹角角
(4)直角三角形法
4,属于直线的点
(1)直线与点的相对位置
(2)点在直线上的判别方法
5,课堂练习:P13 2-7,2-8,2-13,2-15,2-16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直线的投影规律;
难点:
1,用直角三角形法就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投影面的夹角;
2,定比定理的应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3:3-1,3-2
P4:3-3
P5:3-6,3-7
P6:3-8,3-10,3-11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平面的投影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12日(第11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平面的表示方法;
2,掌握平面的投影规律;
教
学
内
容
1,平面的表示法
(1)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2)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3)平面的投影特性
2,特殊位置的平面
(1)投影面垂直面
A,铅垂面
B,正垂面
C,侧垂面
(2)投影面平行面
A,水平面
B,正平面
C,侧平面
课堂练习 P15:2-17,2-19,2-20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规律;
难点:
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铅垂面与正平面,正垂面与水平面,侧垂面与侧平面的投影区别.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P13 4-1,4-2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圆的投影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14日(第11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平面上取点,取线的方法;
2,掌握求一般位置平面与投影面倾角的方法;
3,掌握圆的投影规律.
教
学
内
容
1,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1)平面上取任意直线
(2)平面上取点
(3)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4)平面上投影面的最大倾斜线
2,圆的投影
3,课堂练习
P15:2-21
P16:2-22,2-25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平面上的点,线,图形的投影;
2,平面上的最大倾斜线及其应用;
难点:
1,平面上的最大倾斜线的理解;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P15 4-3,4-4
P16 4-6
P18 4-13,4-14,4-15,4-16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19日(第12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本定律;
掌握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求解方法.
教
学
内
容
1,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2,相交问题
(1)直线与平面相交
3,课堂练习
P17:2-29,2-30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
2,直线与平面相交
难点:
1,直线与平面相交的可见性判别.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P19 5-2,5-4
P20 5-5,5-6
P21 5-7,5-8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续)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21日(第12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两平面相交求交线和判断可见性的方法;
2,掌握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垂直的判断方法.
3,综合应用
教
学
内
容
1,两平面相交
(1)特殊位置平面相交
(2)两个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2,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
3,综合问题求解
(1)空间几何元素定位问题
(2)空间几何元素度量问题
4,课堂练习
P17:2-32,2-33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两平面相交求交线和可见性的判断;
综合求解空间元素位置关系.
难点:
1,相交问题中可见性的判断;
2,用辅助平面法求两一般位置平面的相交.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P23 5-11,5-13
P24 5-14
P25 5-16,5-17
P26 5-19
P27 5-22,5-24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投影变换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26日(第13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熟练掌握换面法中点的新,旧投影间的变换规律;
2,熟练掌握换面法中六个基本作图问题;
3,运用换面法解决空间几何元素间常见的各种度量和定位问题,以及换面法作图技巧.
教
学
内
容
1,学习投影变换的目的,以及常见的几种变换方法;
2,点的一次变换规律及多次变换规律;
3,直线变换的3个基本作图和平面变换的3个基本作图;
4,投影变换的运用;
5,课堂练习
P18:3-1,3-2,3-3,3-4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点的一次变换规律及多次变换规律;
2,直线,平面的六个基本作图及其变换作图技巧;
3,运用换面法解决空间几何元素间的各种度量和定位问题.
难点:
运用换面法解决空间几何元素间的各种度量和定位问题.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解题分析方法.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P29 6-1,6-2
P30 6-3,6-4
P31 6-5,6-6
P32 6-7,6-8
P33 6-9,6-10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点,直线,平面投影的习题课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1月28日(第13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培养学生运用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以及线面相对位置知识,进行空间分析问题与综合作图能力,初步掌握综合题的分析方法与综合作图能力.
2,注意换面法和常规投影法在解决问题中的比较使用;
3,巩固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
教
学
内
容
1,示例空间分析与作图;
2,习题作业讲评;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与难点:
综合题的解题分析方法.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35 6-13,6-14
P36 6-15,6-16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3日(第14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平面立体的形状特点;
2,熟练掌握常见基本平面立体的投影特点,以及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3,熟练掌握在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段的作图方法;
教
学
内
容
1,平面立体概述
2,棱柱的投影
(1)棱柱的组成
(2)棱柱的三视图
(3)棱柱表面上取点
3,棱锥
(1)棱锥的组成
(2)棱锥的三视图投影
(3)三棱锥表面上取点
4,课堂练习
P20:4-1(1)(3)(5)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平面立体的投影图的画法;
2,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段的方法;
难点:
1,平面立体表面取点的可见性判断;
2,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线段.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44:7-1,7-2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5日(第14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回转立体的形状特点和回转体的形成原理;
2,熟练掌握常见基本回转立体的投影特点,以及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3,熟练掌握在回转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段的作图方法;
教
学
内
容
1,回转立体概述
(1)回转体的组成及形成原理;
(2)回转面的术语;
2,圆柱
(1)圆柱的投影;
(2)圆柱投影图的绘制;
(3)圆柱表面上取点;
3,圆锥体
(1)圆锥的投影
(2)圆锥投影图的绘制
(3)圆锥表面上取点
A,素线法
B,辅助圆法
4,圆球
(1)圆球的形成
(2)球的投影
(3)球面上取点
(4)球面上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5,圆环
(1)圆环的形成
(2)圆环的三视图
(3)圆环表面取点
6,课堂练习
P20:4-1(2)(4)(6)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回转立体的投影图的画法;
2,回转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段的方法;
难点:
1,圆锥表面取点的方法;
2,球,圆环表面取点的方法及点可见性判断;
2,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线段.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46:7-5,7-6
P47:7-7,7-8
P49:7-12,7-13
P51:7-16,7-17
P52:7-18,7-19
P54:7-21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10日(第15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截交线的性质和求截交线的基本作图方法;
2,掌握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截交线的画法;
3,掌握棱柱,棱锥的切口,开槽的画法.
教
学
内
容
1,截交线概述
2,平面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3,平面体截交线的性质
4,平面立体截交线的求法
(1)线面交点法
(2)面面交线法
5,求截交线的作图步骤:
(1)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
(2)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3)整理立体的棱线投影
6,课堂练习
P21:5-1(1)(2)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截交线的空间分析与投影分析;
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3,立体棱线,棱面的整理
难点:
多平面截切的截交线的空间分析与投影分析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56:8-1,8-2
P57:8-3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12日(第15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截交线的性质和求截交线的基本作图方法;
2,掌握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截交线的画法;
3,掌握圆柱,圆锥,球体等立体的切口,开槽的画法.
教
学
内
容
1,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2,曲面立体截交线的性质
3,求平面与回转体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1)空间及投影分析
(2)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3)完善轮廓
4,圆柱的截切
5,圆锥的截切
6,球体的截切
7,课堂练习
P21:5-1(3)(4)
5-2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截交线的空间分析与投影分析;
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方法;
3,立体轮廓素线的整理
难点:
1,圆锥各种位置截交线的分析;
2,多平面截切的截交线的空间分析与投影分析.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57:8-4
P58:8-5,8-6
P59:8-7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立体表面截交线习题课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17日(第16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掌握平面与立体相交的截交线的空间形状分析与截交线投影分析
教
学
内
容
对平面与立体相交的截交线作图方法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讨论.尤其对多平面截切类型的示例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掌握截交线投影作图的空间分析与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与难点:
1,截交线作图的空间分析方法与投影分析方法;
2,对多平面截切类型的示例进行课堂讨论.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62:8-13,8-14 P67:9-2 P68:9-3
P69:9-5,9-6 P70:9-7,9-8 P71:9-9,9-10
P72:9-11,9-12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两曲面立体的相贯线
特殊情况下的相贯线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19日(第16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熟练掌握利用积聚性求解曲面立体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2,掌握利用辅助平面求作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原理与投影作图方法;
3,掌握两曲面立体在特殊情况下求作相贯线的空间分析与投影作图方法.
教
学
内
容
1,两立体相交概述
(1)相贯的形式;
(2)相贯线的主要性质;
2,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1)相贯线的性质;
(2)作图方法;
A,表面取点法;
B,用辅助平面法;
C,作图过程;
3,利用表面取点法求作相贯线(积聚性)
4,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5,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6,课堂练习 P23 5-7(1)(2)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1,利用积聚性求解两曲面体相贯线的投影分析;
2,相贯线上特殊点的分析与求解;
3,相贯线投影连线方法及可见性判别;
4,特殊相贯线的形状分析与投影作图.
难点:
1,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2,相贯线上特殊点的分析与求解;
3,特殊相贯线的形状分析与投影作图.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73:9-13(2)(3)
9-14
9-15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立体表面相贯线的习题课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24日(第17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掌握两立体表面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教
学
内
容
1,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2,通过典型示例讲解与课堂讨论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相贯线的投影作图分析方法与作图步骤.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与难点:
相贯线的空间分析与投影分析方法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75:9-16
P76:9-17
P78:9-20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轴测投影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26日(第17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熟悉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2,了解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作用;
3,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
学
内
容
1,轴测投影的概述
(1)轴测投影图的形成
(2)轴测图定义
(3)多面正投影图与轴测图的比较
(4)基本概念
A,轴测轴和轴间角
B,轴向伸缩系数
(5)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
(6)轴测图的分类
2,正等测轴测图
(1)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2)正等测轴测图的基本作图方法
A,坐标法
B,切割法
C,叠加法
(3)曲面立体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
A,坐标法
B,四心法
(4)常见回转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5)圆角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3,课堂练习
P46:7-1(1)(2)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
与坐标面平行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及其应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100:13-3,13-4
P101:13-6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轴测投影(续)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7年12月31日(第18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熟悉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2,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作用;
3,掌握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
学
内
容
1,组合体的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
(1)切割法
(2)叠加法
(3)根据给出的三视图,作出组合体的正等测轴测图
2,斜二等测轴测图
(1)轴向伸缩系数和轴间角
(2)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的画法
3,轴测图的选择
4,课堂练习
P47:7-2(3)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斜二等测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
与坐标面平行的圆的斜二等测轴测图的画法及其应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102:13-8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组合体的组成及画图步骤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8年1月2日(第18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了解组合体组成方法;
掌握形体表面间的过渡关系;
掌握组合体画图步骤.
教
学
内
容
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1)叠加
(2)切割(截切)
(3)综合式
3,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1)两形体叠加时的表面过渡关系
(2)两形体表面相切时,相切处无线
(3)两形体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4,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1)形体分析法
(2)面形分析法
5,组合体的画图步骤
(1)形体分析
(2)选择主视图
(3)选比例,定图幅
(4)布图,画基准线
(5)逐个画出各形体三视图
(6)检查并清理底稿后加深
6,课堂练习
P30:6-6
P34:6-11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组合体的组成形式;
组合体表面的过渡关系;
组合体的画法.
难点:
相交和相切表面过渡画法比较;
组合体的面形分析法应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9:3-4
P11:3-6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绘图课-根据组合体模型绘制三视图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8年1月7日(第19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培养学生绘图习惯;
2,训练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
3,掌握组合体的画法和绘图步骤;
4,熟悉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
教
学
内
容
根据教师提供的组合体模型,经过形体分析绘制其三视图.
P45:6-23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难点: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组合体的绘图步骤.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13:3-9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组合体的看图方法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8年1月9日(第19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组合体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
3,掌握组合体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
学
内
容
1,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1)构形设计的方式
(2)构形设计注意的问题
(3)构形设计力求新颖
2,组合体的看图方法
(1)看图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A,要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B,注意抓特征视图
C,分析图线,线框的投影含义
D,要分析,认清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2)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A,看视图抓特征
B,分解形体对投影
C,综合起来想整体
D,面形分析攻难点
4,课堂练习 P36:6-14 P43:6-21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构形设计方法;
组合体看图方法.
难点:
构形设计注意的问题;
分析组合体图线,线框的投影含义.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10:3-5
P12:3-8
工程图学(一)教案
教学专题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2008年1月11日(第19周)
授课地点
6-B204
教
学
目
的
1,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方法;
2,了解组合体尺寸的构成;
3,正确合理的标注尺寸.
教
学
内
容
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2,组合体尺寸标注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
3,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
4,一些常见形体的定位尺寸
5,组合体尺寸标注应注意事项:
(1)尽可能将尺寸就近标注在最能反映物体特征的视图上;
(2)尺寸应尽量标注在视图外面,以免尺寸线,尺寸数字与视图的轮廓线相交;
(3)同心圆柱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的视图上;
(4)尽可能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5)尺寸不能标注在物体的截交线或相贯线上;
(6)尺寸排列要整齐,大尺寸排在外边,小尺寸排在里边;
6,课堂练习
P41:6-19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组合体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
尺寸基准的选择;
定位尺寸的标注;
相贯和截交形体的尺寸标注.
教
学
后
继
课后习题作业:
P1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