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大求实bbs考研版 > 心理委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心理委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09-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5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番茄花园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第一章 心理委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首先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其演变发展过程进行了归纳.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对心理委员制度的产生背景与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简要阐述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对心理委员制度与朋辈心理咨询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阐述.
    第一节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演变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它是随着我国心理学这门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使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显得日趋重要.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发展起来,并在不同阶段形成了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下面将综合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演变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一,以"心理疾病的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阶段
    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请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转奏光绪帝,创办新学堂.1895年10月2日获得皇帝批准,在天津这个洋务运动的策源地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后命名为国立北洋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由此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崭新的时代.1900年初,北洋大学首届毕业生王宠惠获颁"钦字第一号文凭",这标志着我国高校自己培养出了第一位大学生.
    截至2007年5月18日,我国各地已经创建普通高校1909所,民办普通高校295所,成人高校415所,民办成人高校2所.经过近112年的发展,我国上述四类高校共计达到252l所.这些高校已经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才.但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校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生工作计划之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随着1978年高考制度的恢复,1982年,中国有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生.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在此期间,心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在高校中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的视角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并且把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逐步区分开来,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建立专业化的心理机构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团委设立的益友咨询中心,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了新开端.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在高校中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用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了各类高校学生工作相互学习的一个重点,而且此工作的核心就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
    二,以"心理疾病的预防"为主的预防模式阶段
    随着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不断开展,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们逐步发现,大学生所产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完全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来实行预防,由此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把心理疾病的治疗模式转为心理疾病的预防模式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心理学选修课的开设蔚然成风,特别是那些应用性心理学科在各类大学中纷纷开设,在一些高校还开始出现了一批有特色并且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以"心理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为核心的整合模式阶段
    在心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心理工作者们逐步发现,任何单一的心理疾病的治疗模式与单一的心理疾病的预防模式都是不健全的,把两者进行整合,并由此形成的整合模式在高校实际心理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这种整合模式的最终要求就是既面向广大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面向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整合模式把高校心理工作从"点"与"面"两个维度上铺展开来.
    四,以"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主的学生全员参与的复合模式阶段
    进入2l世纪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地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同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大学生们的重视.与此同时,高校心理工作的重点也开始由对"心理疾病"的关注转向对"心理素质"的关注.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社团犹如雨后春笋,快速地在全国高校中萌芽并茁壮成长.在大学生心理社团中,大学生们充分发挥其自主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使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在此阶段,全国高校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中以"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主的学生全员参与的复合模式是这个阶段的最重要特征,诸如天津大学"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南大学的"三个面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都属于此阶段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复合模式.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天大求实bbs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bbs  北大考研bbs  北京大学考研bbs  上海交大考研bbs  北大考研论坛bbs网站  武汉大学考研bbs  华科考研bbs  厦门大学考研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