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简介
姓名 | 曹丽华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3.10.06 |
|
籍贯 | 山东省单县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专职职务 | 副教授/系主任 | |
最终学位及授予学校、时间 | 工学硕士,东北电力学院,2002.03 |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 汽轮机及其辅机的经济性分析、故障诊断及数值分析和火电厂节能减排的研究 | |||
所在工作单位及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系,热能工程专业 | 联系电话 | ||||
个人科研情况简介 | 完成和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
1.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的状态监测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已完成,主持人 2.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节能降耗潜力的诊断方法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在研,第2主研人 3. 热电联产汽轮机节能降耗潜力的诊断方法研究,吉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在研,主持人 4. 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能源审计,通辽市工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中心,在研,主持人 5. 火力发电行业节能减排潜力的调查分析,美国能源基金会,在研,第6主研人 | ||||||
发表的论文、专著、学术期刊(或出版社)名称及作(著)者名次: | ||||||
1. 火力发电厂经济运行技术及应用(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第2作者 2. 汽轮机运行经济性诊断技术(专著),科学出版社,2011,已交稿,第2作者 3.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Neural Network for Fault Diagnosis of Steam Turbine Flow Passage, 2009年IEEE智能计算与自然计算国际学术研讨会,EI收录,第1作者 4. Effect of Clearance Leakage Loss on Economics of Steam Turbine, 2009能源与环境技术国际会议,EI收录,第1作者 5. 凝汽器喉部流场的三维数值分析,核动力工程,EI收录,第1作者 6. 加装导流装置的凝汽器喉部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动力工程,EI收录,第1作者 7. Numerical Study on the Outlet Flow Field of the 300MW Steam Turbine’s Condenser Throat with Flow Guide Devices,2007 国际动力工程会议,ISTP收录,第1作者 8. 300MW汽轮机凝汽器喉部出口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收录,第1作者 9. 具有内置式加热器的凝汽器喉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动力工程,EI收录,第1作者 10.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应达值的确定方法,汽轮机技术,EI收录,第1作者 11. 汽轮机超临界级变工况热力计算方法的改进,汽轮机技术,EI收录,第1作者 12. 动静态汽封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化工机械,第1作者 13. 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诊断基准值的研究,汽轮机技术,第1作者 14. 小机排汽对凝汽器喉部流场的影响研究,汽轮机技术,第1作者 15. 中小型汽轮机低真空供热的安全性分析,汽轮机技术,第1作者 16.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两种定义方法物理意义上的等价性分析,汽轮机技术,第1作者 17. 带有侧齿的曲径轴封及其漏汽量的研究,汽轮机技术,第1作者 18. 背压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影响的计算方法研究,汽轮机技术,第1作者 | ||||||
获得奖励、本人名次及社会学术活动职务: | ||||||
1.汽轮机低真空供热运行方式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2009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 2. 汽轮机热力系统热经济性诊断方法研究,2010吉林市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人 3. 2009年吉林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 | ||||||
近期研究方向及成果简介: | ||||||
近期主要从事汽轮机及其辅机的经济性分析、故障诊断及数值分析和火电厂节能减排的研究。 2007年以来,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作为第2主研人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2009年获“吉林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提出了汽轮机低真空供热的变工况计算方法。并用于对中小型汽轮机低真空供热运行方式的优化,国内首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热电厂和中小型凝汽式电厂的环保和节能改造,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先后在省内外多台汽轮机上进行了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我市及其它城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应用数值方法研究大机组凝汽器喉部出口的流场,为喉部的设计和改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针对300MW机组凝汽器所提出喉部改造方案在黑龙江鹤岗电厂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07年以来,主要的科研获奖有:2009年,“汽轮机低真空供热运行方式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主研人);“汽轮机热力系统热经济性诊断方法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主研人)。主持的省部级科研项有:2007年,主持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的状态监测研究”;2008年,以第二主研人参与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523)“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节能降耗潜力的诊断方法研究”;2010年主持吉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30003)“热电联产汽轮机节能降耗潜力的诊断方法研究”和通辽市工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中心项目“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能源审计”。获得的知识产权有: 2007年,“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变化的在线监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第3发明人,证书编号为 ZL200610131647.3;“汽轮机通流间隙变化在线监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3发明人,证书编号为ZL200620029604.X。2008年,“汽轮机低真空变工况计算软件”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第1主研人,证书编号为2008SR10268。2009年,“汽轮机配汽方式优化计算机软件”, 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第1主研人,证书编号为2009SR029588。出版的学术论著有:公开出版教材1部,待出版专著1部;在国家重要期刊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的16篇,有9篇论文被EI和ISTP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