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步凤中学 李庆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世界与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①搜集我国山青水秀的风光图片以及自然资源遭到人为破坏,并引发严重后果的图片资料.②搜集环境问题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一些实例. 2学生准备 ①各小组自选题目,搜集各种环境污染资料和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图片,查找本地污染实例,设计并制作手抄报.②搜集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搜集相关事例.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和环境污染的资料,以及本地养鸡造成污染和河流受污染的照片.课堂上分别向学生展示我所搜集到的美丽的风光图片和空气、水等受到污染的图片,以及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图片中显著的反差让学生感到震惊.这样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2 、问题驱动,组织讨论: 基于学生已有"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提出"为什么环境会受到破坏呢?"学生纷纷作答,教师引导"为了满足增长的人口对物质的需要,人们对大自然开始了破坏性的掠夺,从而破坏了生物圈.人类要生存必须要向生物圈索取,生物圈能承载多少人的存在需要呢?我们共同来关注一下人口的变化."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科书图13-1,分组活动1、讨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么近5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过渡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①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和预测人口增长曲线,然后将各小组绘制的曲线进行比较,选出绘制得较好的在实物投影下展示,也可借助学生绘制的曲线讨论第3个问题.②引导各小组学生讨论表13-1,并依据表13-1,模拟图13-1,绘制中国人中增长曲线图,③引导各小组学生根据第3题的假设讨论计算出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④引导各小组针对"人口剧增"和"资源紧缺"这对矛盾,讨论"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进而讨论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肯定. 3 、引导分析,进行总结: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生物圈必须提供给人类更多的资源,人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生存,人类对生物圈资源掠夺性获取,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就是今天学习 的第二个内容-----环境问题严峻. 4 、引导分析,说明问题 出示环境问题图片,说明形成原因,出示环境污染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环境问题严峻性.引导谁来说说什么是酸雨,它有什么危害?教师播放酸雨形成和危害的动画. 5、教师引领,联系生活 同学们想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学生积极发言,列举身边事例:乱扔废纸瓜皮、果壳;乱吐口香糖残渣;乱扔烟头;随地吐痰;乱扔废电池;白色垃圾;建筑垃圾;秸秆焚烧;汽车、拖拉机尾气;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等. 6、唇枪舌战,能力提升 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正反两方列举事例进行对搏,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都相当精彩,我认为,未来应该在我们手里. 7、引导深入,联系自身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饭盒;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使用可充电电池;购物时自备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选用再生纸和其他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垃圾分类存放;让家长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无汞电池;节约用纸、节约用电;自己注意个人卫生;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鸟类的宣传活动等等 8、引导归纳,整合提高 同学们,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类对生物圈资源掠夺性获取,引发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自身,(边大声朗读边放警钟长鸣的音乐) ,我们的生物圈已敲响警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课后作业 探究"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师出示其中一种实验方案. 准备:① 配制pH为4的硫酸模拟液;② 配制pH为4的食醋酸模拟液;③ 自然雨水100mL;④ 清水100mL. 实施过程:用4种液体各浸泡100粒小麦种子并贴好标签,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种子的发芽,测定发芽率.本实验要做10组以上,求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