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
新特性·新内涵·新要求·新思路
——学习贯彻《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刍议
文卫红_ 李学俊_ 李雨林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07年11月28日发布,并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取代了1994年颁布的《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和2002年发布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对客观反映公路技术状况和公路服务水平,引导公路养护树立先进的理念,促进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和评定的科学化,推动公路养护技术装备和方式的进步,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要认真把握《新标准》的新特性
《新标准》是在我国公路养护事业已进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传统的养护理念、养护机制、养护方法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颁布实行的,因此它必定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特性。
1) 凸显了行业的先进性
《新标准》在技术指标、检测及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新规定,引入了系统管理评价体系和快速检测技术;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角度,突出了路面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直接与人的感觉相关的指标;强调了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关键性要素构造物——桥涵及隧道的重要作用,服务理念和安全意识得到加强;体现了目前公路养护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新特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充分挖掘现有公路网的通行潜力,改善路网品质,提高通行能力和效率,能够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有利地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先进性。
2) 体现了客观真实性
《新标准》在评定档次设定、病害等级分类、检测手段变化等各个方面都重新做出了规定。这些规定能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公路基本技术状况。
1.评定等级增加了一个“中”等,同时将原来的“好路率”改为“优良率”,五个等次和优良率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反映线路的基本状况。
2.病害分44类,并且对其中18类病害分了等级,还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修补增列为病害,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了各种、各等级病害及历史修复情况对于路面状况的影响程度。
3.分项指标设定显著提高了路面、桥涵所占权重比例,还将绿化归入沿线设施范畴,并且明确规定,当线路出现五类危桥、危险隧道或危险涵洞时,该路段路面技术状况指数MQI值直接归零,更加注重了路面、桥涵、隧道的通行能力对公路技术状况的决定作用。
4.检评手段由原来的全部人工采集、计算改为采用先进的路面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计算机计算,路面状况的各类因素全部进行了量化,数据处理上更是设定了不同的影响系数和模型参数,标准执行规范、统一,人为影响因素极大降低。
3) 具备了普遍适用性
《新标准》统一了高速公路和一般国省道技术状况检评标准,因此它适用高速公路和一般国省道,同样也适用于等级以上的县乡道路。在全国统一了行业评定标准,改变了两种标准并存,评价体系重叠的矛盾,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要全面理解《新标准》的新内涵
公路技术状况的评定经历了三个阶段,三个版本的简要对比如下所示:
标准的演变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