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养生浅说
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工委常务副秘书长 蓝森麟教授
中医食疗养生,是运用食物、药食两用或可作保健品的中药通过食养、药膳、食疗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或防病却疾目的的方法.即人们通常所谓的"药膳食疗".
其实食养、食疗、药膳这三个膳食保健的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均是在中医辩证施食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各种食疗原料的性能、功用及其宜忌,依法组方,并采用一定的制作工艺制作的饮食品,但原料有区别,这就决定它们的本质有异.
食疗(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
食养(饮食疗养),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表明食物、食品,不仅具有治疗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还具有补养、预防保健作用,所谓"无病强身",是比较理想和有效的医疗保健措施之一,对慢性病尤为适宜,它不像药物易于使病人厌服而难以坚持,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被接受和欢迎.
药膳,是用药食两用、或可作保健食品的中药和食物相配伍,通过烹调加工,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的食品.
食养起的是我们常说的养生保健作用,而食疗、药膳是用来
—1—
辅助治疗的.其中,药膳是最高端的,它必须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在膳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中药作为菜肴或其他食物,将药物治疗和饮食营养结合在一起,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也就是说,药膳应该是严格按照中医和营养学理论制作出来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菜肴,而不是普通食品.但是,现在很多人只是按照自己对药材的一点了解,不甚明了自已身体现状下随意吃加入了药材的食物,认为这就是"药膳",这是很不科学的.吃什么药膳?怎么吃?跟每个人的体质、疾病、年龄、职业、外界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讲究因人、因时、因病、因地、因季.吃药膳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不是什么病都能通过药膳来治.例如"阳痿",很多人希望通过鹿茸、鹿鞭、牛鞭、海狗鞭等壮阳药膳"补起来",但其实这种病的原因很多,有些完全是心理原因导致的,不是靠吃药膳能生效的.作为中医饮食营养理论中的最高层概念,药膳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学科,必须具备药理学、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和烹饪学的知识.
此外,还要注意西医食疗与中医食疗的区别.西医食疗是通过膳食补充或控制各种营养素摄入,达到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或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目的.而中医食疗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道法自然"(《老子》),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根据食物的药理,针对病人的虚实寒热,并用特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比西医食疗内容更加丰富,范围也更加广
—2—
泛,它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等治疗作用在内.
中医食疗渊源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六肴、百酱,八珍之齐"之食医;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说明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些食物的滋养作用,并指出"食饮有节,谨和五味"这个饮食与养生的关键,也强调"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这种饮食对治疗的辅助作用,为食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中药养生药物(也称为延年益寿药、或称抗衰老药),其应用历史非常悠久,特别是宫廷中关于延缓衰老的方剂探索绵续不断,成为我国宫廷医学中一大特色.现存最早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二世纪)也是第一部研究当时延缓衰老药物的著作.如赤芝"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研究表明,灵芝可以明显地延长家蚕的生命时限,也可以明显地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何首乌"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中医临床以之为主药组方之"七宝美髯丹"、"首乌延寿丹"久用不衰,而现代研究发现首乌抗衰老是通过多环节发挥作用的.千百年来,历代医家不仅发现了许多益寿延年的保健药物,而且也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抗衰防老的方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人们已习惯于将中药的养生功效统称为保健功效.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的补养作用,计—3—
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20余种.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构成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进行治疗药和保健药分别注册管理的需要,有关部门规定: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主要用于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并适宜于特殊人群服用的"药物",称为功能性食品,即通常所说的保健药.并将中药的保健功能限制在增强免疫、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辅助保护辐射危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改善皮肤油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辅助保护胃粘膜损伤等27个方面. 由上不难看出,这些"保健"功效与"治疗"功效仍然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只是为了管理需要而人为划分的.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DOC格式下载
- 更多文档...
-
上一篇:每 日 环 境 信 息
下一篇:展览路街道举办中医养生大课堂讲座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什么叫中医养生学的相关文档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下载 中医养生学课件 中医养生学心德 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学的意义 学中医养生有前途吗 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收获 学习中医养生学打算
- 大家在找
-
- · 安全用电基本常识
- · 潍坊二手汽车
- · 光盘刻录大师5.1
- · pdf转换成word破解版
- · 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远程培训网
- · 上海外轮代理
-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赵燕
- · htc的pc套件
- · 王海容视频
- · 普磁磁辊磁场强度
- · 陈情表ppt免费
- · dnf868
- · 哈工大威海分校毕业证
- · 联想笔记本快捷键大全
- · solidworks2008下载
- · 职高英语试题
- · 电视剧云袖下载
- · 图像压缩处理软件
- · qq飞车傀儡人是什么
- · 工程造价顶岗实习报告
- · 下载wps2012免费版
- · 橡胶生产工艺
- · 手机三星d820指令
- ·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答案
- · 久立特材股吧
- · 2010版中国药典电子版
- · www.263.com
- · 成都ktv招聘服务员
- · 钳工技能竞赛试题
- · lm1875低音炮电路图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