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盲点
  •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盲点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10-19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4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盲点
    黄柳红
    我国的语文教学向来注重思想教育,所选的范文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往往能从正面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然而,由于文章存在多解性,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会对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长期被教育界忽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盲点.
    中学生的逆向思维日臻成熟,他们对文章的看法已不像小时候那样人云亦云,高中肄业写小说的韩寒曾把某些传统课文说得一文不值.同一枝玫瑰,有人看到的是花,有人看到的是刺.对文章的品评,本来也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课后思考题的答案过分地求同,令学生在课堂上难有提出思考题以外的问题的机会,那些可能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往往就被掩盖了.例如: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主人公鲁达出于正义三拳打死镇关西,是个英雄好汉.习惯于从课文中学习人物优秀品质的中学生会疑惑-------我们是否也应学习他?如果在学生中也有出于正义引发的暴力行为,他是否还是英雄?部分中学生的答案是:是.
    2、《一面》多次写到了鲁迅的嗜烟,大凡读过此文的人都忘不了鲁迅是个烟瘾很大的烟民.《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也写自己:"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伟大的鲁迅先生也吸烟,并在文章中多次表现出来,"可见烟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部份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吸烟的借口.
    3、《挖荠菜》中,有"我"在旧社会偷财主的玉米吃,遭追赶的描述,这些描述,强调了偷是因为穷,却丝毫没有对偷这种行为的谴责.这对于那些曾有偷窃行为或有偷窃之心的学生而言,他们或许因读了本文更认为穷人偷富人的东西是值得同情的,觉得贫穷可作为偷的借口.
    4、《羚羊木雕》讲述了"我"把家长送给自己的贵重的羚羊木雕转送给同学万芳,因父母要"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而产生的一场纠纷.《教师教学用书》只强调"我"的心灵受伤,只字不提父母的心灵也受伤;强调友情无价,却漠视亲情;对"我"的行为是理解、同情,对"大人"的行为则看成是"重财轻义"的"不良行径";把十几年的养育之恩看得比几年的友情还轻,"我"可以不顾父母的感受随意把凝聚他们深爱的物品送给他人(不管这物品是贵是贱),父母不能让"我"反悔.这种导向极易助长孩子对父母的不敬,使学生唯我独尊、走极端.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的描述,把鲁迅喜欢玩,不专心听课的原因归咎于当时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本来,鲁迅也是个凡人,小孩子有哪个不喜欢玩的呢?可是经课文的练习题这么一引导,学生们大可以认为"我上课不专心听是你老师没本事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我","教学内容陈旧"等等,而没有从守纪律方面、从自控能力方面检讨自己.
    6、《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醉",有可能会令某些中学生想到酒的妙处,进而想象醉的妙处,最后作"醉"的尝试.
    诚然,如果因上述可能有负面影响的内容而抹杀有关课文的可读性,则无异于因噎废食.古语"男不看《水浒》,女不看《红楼》"证实了即便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也可能有负面影响,关键看读者如何品味书中内容.作为教师,不仅应教导学生正面理解课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负面影响的阴影,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首先,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真实看法,从中找出可能引发学生思想问题的内容.如上文列举的例1、2是我与学生个别谈话时了解到的,例3是与学生交谈时发现,例4是在业务学习时发现,例6在学生周记中发现,例5在课堂讨论时发现.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启发教导.比如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开辩论会、写作文、出版报、搞活动、听专题报告等等.
    我上《挖荠菜》时,没估计到学生会对文中的"偷"非常敏感,课间,和几个学生谈论课文,一名女生说:"我认为作者张洁小时候偷人家东西是不对的.一个人再穷也不该偷."接着,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人饿了两天,他看见别人偷东西他也去偷,一个路过的乞丐看见了,就问穷人为什么要偷,穷人答"因为穷",乞丐说"我比你还穷,可我从不偷人家东西.人穷不能志短啊!"
    这位女生反映,现在一些同学就以穷为借口偷人家的东西.我意识到该为课文中的"偷"作专门的诠释.课堂上,在学生就小张洁偷财主家的玉米一事各抒己见后,我表明了我的看法:
    作者小时候虽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偷玉米的,但她这一行为还是错误的,课文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当时她内心的愧疚,但却着力描写她挖荠菜时的坦然,这是因为她偷的时候经受了良知和道义的折磨,她知道偷是不光彩的.实际上,作者长大后没有再去偷,而是努力学习、勤奋写作,最后成了一名出色的女作家.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渗透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小结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